清朝宫廷电机今安在?

分类:文史
2008-10-17 21:30 阅读(?)评论(0)
  

清朝宫廷电机今安在?

——记北京有电120

    北京有电,始于清朝宫廷,北京的第一盏电灯是亮在禁宫的红墙之内,是为老佛爷慈禧所建。那是1888年,距今整整120年。

    1888年(清光绪十四年),慈禧退居休养,动工修缮西苑(即中南海)。北洋大臣李鸿章为讨老佛爷欢心,派神机营机器局总办恩佑从丹麦祁罗弗洋行购买发电设备。当年3月由海军衙门先付定银4000两,将发电机组等设备运到北京,安装在中南海西墙外盔头作胡同北侧饽饽房,成立了西苑电灯公所,隶属于清宫廷奉宸苑。这皇家的第一台发电机容量为15千瓦,只供宫廷内照明用电。当年1214日,发电设备和内部线路安装完毕,发电灯亮。第一盏电灯安装在西苑慈禧的寝室仪銮殿。这稀罕之物,让人十分好奇,当时前来看热闹的人很多。

  1891,为了慈禧在颐和园养老,成立颐和园电灯公所。花白银12200两,从德国购买15千瓦发电机组1套,1891年安装在颐和园宫门外东南角耶律楚材祠南侧,当年发电。这套发电设备在1900年,被侵入北京的八国联军破坏了。到1901年,清廷又花12490两白银,向德国购买了1 套与原发电设备一样的机组,1904年建成发电。

    此后,清朝宫廷为扩大电灯照明范围,1907年初要求西苑电灯公所在紫禁城外找空闲房安装发电设备,为宁寿宫装电灯。于是,西苑电灯公所在北池子大悲院寺庙动工兴建机房,安装设备,到1907年底完工。1908年初即向紫禁城内的宁寿宫等地供电。宁寿宫电灯处由此而成立,归西苑电灯公所管理。

    清朝宫廷从1888年至1908年的20年间,在西苑、颐和园、宁寿宫共建成三处电灯公所,发电机组3台,发电总装机容量不足50千瓦。这些发电设施、照明器材都是清朝宫廷官办官用,这意味着当时北京的电(不包括外商电力)仅为皇家御用之物。这正是专制的封建文化等级制度的象征。

    然而,19世纪后期科学文化最新成果的电力,一进入中国,就开始对封建文化围墙的冲决。清朝政府对电力的出现,一开始就采取抵制的态度,认为电灯乃西洋“妖术”,会破坏自己一统天下的封建文化根基,下令禁止。在封建文化卫道者的眼中,新生事物总是被视为异端的,如当初清政府在禁止使用电灯时,就说电灯是妖术,容易产生灾祸,一不留神,就会伤人烧房。相反,史履晋等人在申办华商电灯公司时却说,京师人烟稠密,火患尤须预防......若改用电灯,自无失慎之虑。

    我国电力兴办之初,就可看到这种新旧文化观念的碰撞是非常尖锐的。实际上我国初期电力,其文化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。

   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后,外国列强纷纷侵入中国,从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各方面对中国进行渗透、掠夺,国人也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抵制。新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内容也逐渐出现,与外国列强势力相抗争

    1899年,德商包尔率先在北京办电,并不断扩大营业范围,供电范围由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、洋行、外国人住宅等区域,逐渐扩展到东长安街北京饭店、平安电影院、崇内大街德、法商面包房、汇文中学、美国教堂、东单头、二、三条等地区,并开始建永定门至马家堡的有轨电车。嗣后,包尔进一步向清政府提出在京办电专利权30年的申请,未获清政府同意。面对外商欲广占北京电力市场的逼人态势,1902年,清朝记名御史、刑部员外郎史履晋、御史蒋式(王+星)、候补同知冯恕作为发起人,准备筹集资本金20万两白银,创办中国人的电力公司。一年后,已筹集8万两白银。1904926日,史履晋等人向朝庭上折,要求成立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。称此举“冀可挽中国之利权,杜外人之觊觎,商务要政,莫急于此。”同年103日,史履晋等又再次上奏称:为抵制外商发展,振兴民族工商业,避免国家权利外溢,创办京师华商电灯公司。该奏折经清政府商部转呈光绪皇帝批准后,以清政生字655号文书批准在案,成立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。

    华商电灯公司的出现,标志着北京有了由中国人自已办的电力企业,标志着北京的电力开始由皇宫的红墙黄瓦走向民间的白墙青瓦。

    1905年,华商电灯公司正式成立,公司地址就在北京前门顺城街26号,如今的北京供电局所在地。1907年,华商电灯公司又报请清政府商部、外务部,要求界定外商电灯公司营业范围,限制其发展。从中可看出,国人在发展民族电力之初,捍卫自主权的民族意识非常强烈。

    那么,这台有百年之久的宫廷发电机的下落呢?2005年我写《华商电灯百年祭》时,曾想了解该发电机下落。由于时代更迭,机构变幻,各种说法较多,包括一些传闻,很难理出头绪,有关人士给我提供了一些资料,经梳理后,大致情况如下:

    1921年北京石景山电厂建成后,将宫廷里的发电机淘汰到北京增铁工厂,1934年宁夏军阀马福祥为照明用电,从北京增铁工厂将这台发电机买过去,1935年宁夏电灯股份公司成立,这台机组转卖到该公司。1951年建吴中电厂,这台机组又转到吴忠电厂,运行数月后,煤气机曲轴断裂报废,发电机调到盐池县广播站使用。

    这个过程都是许多当事人的回忆及指认,但没有档案文字作依据,最终也难以确认。

    旧时王谢堂前燕究竟飞向何方?

 

    附言:1882年,上海南京东路一带点亮了15盏弧光灯,这是中国有电之始。北京有电则是在6年之后的1888年,今年是北京有电120年,此为记。

  最后修改于 2008-10-17 21:33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